2025年8月13日,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Bankless播客中首次系统阐述"世界账本"定位,并披露未来十年技术路线图。此次访谈正值以太坊主网上线十周年,Vitalik回顾关键转折点,并回应2024年生态发展瓶颈等核心议题。
Vitalik首次明确将以太坊定位为"全球价值账本",取代早期"世界计算机"概念。"账本更准确体现以太坊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本质",他解释称L1应专注资产登记与结算,而高频交易等场景更适合L2实现。这一调整被视作对Rollup战略的补充,通过分层架构兼顾安全性与扩展性。
在技术路线方面,Vitalik透露将以零知识证明(ZK-SNARKs)为核心进行全栈升级,包括用Poseidon哈希算法替代现有方案,最终实现所有验证的ZK化。他特别强调:"如果2014年就掌握ZK技术,以太坊架构设计会完全不同。"
面对监管与创新的平衡难题,Vitalik提出"渐进式隐私"方案:第一阶段推动隐私功能成为钱包默认选项,而非独立产品;第二阶段通过隐私池(Privacy Pools)技术建立非法资金过滤机制。他特别指出美国财政部通过Tornado Cash案例表明,合规隐私协议存在可行性空间。
"隐私是自由的基本权利",Vitalik援引1982年David Chaum的电子现金论文,强调区块链技术终于能同时实现去中心化与隐私保护。据透露,以太坊基金会已成立专项小组推进隐私功能标准化。
针对2024年ETH价格低迷导致的生态压力,Vitalik承认存在"叙事断档"问题:NFT降温后缺乏新增长点,而Meme币热潮主要发生在Solana。他提出三点破局思路:强化L1资产发行枢纽地位、缩短跨链提现至12秒级、建立L2互操作性标准。
对于新兴的ETH财库公司,Vitalik持谨慎乐观态度:"这些机构本质上是在创造ETH杠杆金融产品,适度发展有助于生态稳定。"但他警告需防范过度杠杆引发的系统性风险。
展望2035年,Vitalik描绘双轨愿景:技术上将完成ZK化改造进入"维护模式";社会层面则希望以太坊成为全球金融默认结算层。"我们正在构建无信任的安全范式,就像HTTPS重塑互联网那样",他特别提及账户抽象和抗量子计算等长期课题。
当被问及个人规划时,这位31岁的创始人表示将继续深耕以太坊,同时拓展至生物安全等跨界领域。此次访谈被视为以太坊进入"后合并时代"的重要思想纲领,其提出的分层治理框架或将成为Web3主流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