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2日,随着Unichain和HyperEVM等应用链生态总锁仓量突破30亿美元,区块链行业正经历从"胖协议"向"胖应用"的范式转移。IOSG Ventures最新分析指出,头部DeFi项目自立门户构建专属区块链已成明确趋势,这或将重塑Layer1与Layer2市场的竞争格局。
Uniswap于2025年2月正式推出Unichain后,已吸引超100个应用入驻,10亿美元TVL使其跻身Layer2前五。同期,衍生品协议Hyperliquid推出的HyperEVM生态TVL更达20亿美元。数据显示,这些原属于以太坊和Arbitrum的资产与流量,正加速向应用自有链迁移。
与通用型公链"先基建后生态"的路径不同,应用链采用"产品驱动"模式。Unichain基于Uniswap既有的640亿美元交易规模,HyperEVM则依托Hyperliquid成熟的永续合约产品,这种自带用户与场景的扩张方式显著降低了冷启动成本。
应用链崛起的背后是模块化基础设施的成熟。Cosmos SDK、OP Stack等工具链的完善,使项目方可像组装乐高积木般构建区块链。第三方服务商如AltLayer提供的RaaS解决方案,将应用链开发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。
Token Terminal数据显示,2025年应用层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20%升至80%。Uniswap在以太坊上产生的27亿美元Gas费中,协议方仅捕获不足1%的收益。这种价值分配失衡成为驱动应用链发展的核心经济动因。
头部应用对价值捕获的诉求已超越单纯的经济收益。通过自建链,项目方可实现:1)自定义Gas代币经济模型;2)内部化MEV收益;3)掌握协议升级主导权。正如Cosmos生态早期实践所示,当技术门槛降低后,优质应用与底层协议的关系将从依附转向博弈。
不过分析也指出,应用链并非万能解。像Aave这类依赖跨链组合性的协议仍需要通用型公链,而中腰部项目则可能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与回报不匹配的挑战。当前Uniswap仍有71.4%的TVL留存于以太坊,说明迁移过程将呈渐进态势。
这场由Uniswap和Hyperliquid引领的应用链浪潮,标志着区块链行业进入价值分配重构期。随着模块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,未来头部应用的市值超越多数Layer1或将成为新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