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被视为区块链治理黄金标准的基金会模式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本周三,a16z发布《加密货币基金会时代的终结》引发行业震动,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式的公链代币近三个月平均跌幅达【34%】,远超同期主流币表现。
——这组数据揭示制度性缺陷——Arbitrum未经DAO批准挪用代币、Kujira因杠杆爆仓移交国库控制权、Tezos陷入创始人夺权诉讼。三个典型案例暴露出共同问题:决策流程不透明、风险管控缺失、社区参与形同虚设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,某些基金会已异化为"合规掮客"集团。这些由外部律师挂名的董事,通过标准化模板收取高额年薪,却对技术路线施加非常规影响。Movement等北美项目背后,存在完整的架构输出产业链。
【67%】的基金会主导项目年线呈现下跌趋势,这与同期采用公司制的项目形成鲜明对比。值得玩味的是,两家TOP200项目已秘密启动基金会撤编程序,计划将治理权移交Labs运营实体。
当非营利理想遭遇增长压力,加密世界面临治理范式迭代。a16z报告指出,在美股上市潮推动下,公司制在资源调配效率上展现明显优势。但某匿名核心开发者提醒:"去中心化初心与商业效率的平衡,仍是待解难题。"